尊敬的丁智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流动厨房”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注,结合我局日常监管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备案登记管理
我市在2014年9月出台了《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及流动餐厅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试行)》),对在巴彦淖尔市境内承办集体聚餐的流动餐厅进行备案管理和规范引导,对农牧区5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申报、备案、准入条件、监管等都做了相关规定,确定了“双备案”和“三审查、四不得、五必须”的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准入备案时,流动餐厅负责人签订《巴彦淖尔市农牧区流动餐厅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举办宴席时,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签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协议书》。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流动餐厅的监督管理,2017年年底,我市修订完善了2014年出台的《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了《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及流动餐厅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明确了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及流动餐厅宴席食品安全负总责,要求配齐配强监管力量,在所有嘎查村设立协管员,健全农牧区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备案的流动餐厅必须配备符合《管理办法》的餐饮具清洗消毒等设施设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厨师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明、经过食品安全培训,采购的食品及原辅料须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使用野生菌、四季豆、鲜黄花等高风险食品及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截止2023年6月,我市登记备案管理的流动餐厅167户。
二、强化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组织参加在线培训和考核。近两年组织全市所有餐饮服务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包括流动餐厅从业人员)参加了自治区局举办的近十期有针对性的餐饮食品安全网络培训学习和考核。二是组织开展现场培训和考核。①市局业务骨干深入各旗县区开展流动餐厅专项食品安全巡回培训。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注重实效,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通过培训和现场观摩讲解,既让执法人员和从业人员增长了业务知识,增强了责任意识,又丰富了实践经验,提升了监管和管理水平。②临河市场监管局、杭后市场监管局等针对夏季炎热、餐饮食品安全风险增大特点,组织召开流动餐厅食品安全培训、现场观摩等,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底线意识。三是通过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各旗县区局多次深入农村牧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以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互动等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牧民的法律意识与依法维权的理念;宣传食品安全常识,从而增进农牧民合理饮食和科学饮食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三、完善宴席申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加强对流动餐厅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对流动餐厅采购、贮存、加工等关键环节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留样等进行重点检查。2022年集体聚餐专项检查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257人次,检查集体聚餐餐饮单位552户次(其中检查流动餐厅179户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当场下达文书,责令限期整改到位。2023年集体聚餐专项检查正在进行中。二是监管人员与流动餐厅业主建立食品安全微信群。一方面督促流动餐厅业主将举办的宴席通过微信群主动向监管人员进行申报;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将在治理流动餐厅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等及时传达到业主,并为其答疑解惑,定期发布监管动态、违法违规处罚情况、温馨提示等最新资讯,增强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自律性。三是运用技术手段,强化监管。我市66家流动餐厅安装了无线网络摄像头,执法人员通过手机或显示屏可以对后厨食品安全操作情况、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从业人员卫生健康情况进行远程监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市流动餐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点多面广、监管人员少、力量薄弱的问题。
巴彦淖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6月27日
|